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6期
编号:11528100
新生儿围产期死亡情况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6期
新生儿围产期死亡情况分析
新生儿围产期死亡情况分析
新生儿围产期死亡情况分析

     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达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使统计信息资源达到更高境界,是每一位统计人员不可推卸的职责。本文通过所掌握的数据资料对如何减少围产期情况导致新生儿死亡以及如何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进行分析研究,希望为临床、妇保工作提供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市卫生局编制的“天津市卫生统计资料”,资料系统、完整、真实、可靠。死因分类按ICD一10的有关规定。主要采用不同时期围产期死因比重,围产期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比重,围产期新生儿死亡市区与郊县的差别进行分析。方法简便,结果直观、简单明了。

    2 结果与分析

    本文选择1989、1994、2005年3年围产期新生儿的死亡情况进行研究,主要针对新生儿致死原因中的早产儿和未成熟儿、产伤和窒息、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溶血性疾病、新生儿硬肿症几种死因进行分析,死于其他原因的围产期新生儿在此暂不研究。
, http://www.100md.com
    首先通过围产期新生儿死亡各种原因所占比重进行比较,从1989~2005年16年围产期新生儿死亡人数明显下降,1989年全市起源于围产期死亡的新生儿共818人,至2005年下降到241人。文中提到的5种致死原因所占比重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早产和未成熟以及产伤和窒息致新生儿死亡的比重由1989年的63%上升到2005年的70.1%,一直高居前两位,另3种致死原因从1989年的10%到2005年的4.1%,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五种死因的顺位变化不大。具体情况见表1:

    表2资料显示从1989~2005年新生儿死亡人数明显减少,起源于围产期的新生儿死亡人数也在减少,但起源于围产期的新生儿死亡人数占新生儿死亡人数的比重一直处于相当高的水平,这说明妇保工作、产科、新生儿疾病的防治等环节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从起源于围产期死亡新生儿的5种死因所占比重以及起源于围产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人数比重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但这些资料仍不能清楚的反映出一个问题——郊县与市区客观存在的差异。众所周知,由于人口素质、宣传教育、社区环境、妇保及医疗等众多原因导致郊县的各项工作水平落后于市区。在市区,早产、未成熟儿和产伤、窒息引起新生儿死亡已经成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死因,2005年达到68.13%,郊县虽然也达到了83.9%,但是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以及新生儿破伤风致死仍时有发生。郊县人口及新生儿人数比市区要少得多,而围产期致死人数却比市区要高得多,尤其像新生儿破伤见导致新生儿死亡的现象在郊县仍不断发生,更应引起郊县各部门的重视。详情见表3:
, 百拇医药
    3 讨论

    以上资料显示新生儿死亡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但起源于围产期情况致死的新生儿所占比重仍相当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新生儿死亡得到有效控制,但仍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3 1通过加强医疗卫生保健,产前检查,注意孕期卫生,避免难产、早产,提高妇产科质量,使产伤、窒息、早产、未成熟儿造成的死亡减少,就可以大大降低新生儿死亡率。3 2要抓好婚前保健,围产期保健,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监护,降低早产、低体重儿的发生率,进一步做好高危儿的监护,在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中,从预防着手,加强产前、产时监护,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和分娩时间,提高产科质量,避免和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3 3提倡住院分娩,强化新法接生的质量,大力宣传新法接生的好处,杜绝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 百拇医药(孙玉英)